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强双龙  日期:2009-10-01 来源 :兰州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策略 文化产业 民俗文化 
描述:近年来,民俗文化产业由于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小,且具有高附加值等特点,以一种“软实力”被国内外及各级政府部门所重视并加以大力开发,同时也取得了可喜成绩。经调查研究发现,现代文化产业,例如出版、动漫、电影电视等产业和城市,特别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是各国文化产业区域研究的重点。像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多伦多、甚至中国的上海,都是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但作为大家非常重视的民俗文化,至今好像还没有被系统地列入各地乃至各国的文化产业规划当中。本人经多方调研了解发现,民俗文化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容易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基地,并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例如我国西藏的雪域高原文化基地、云南丽江民俗旅游基地、井冈山红色旅游基地、宁夏西部电影城和近年来参观人数胜过故宫的山西乔家大院等足以说明这一点。所以,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他文化产业发展所需条件大不相同。换言之,它能够跨越区域自然条件和生存状况的藩篱,扎根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边疆海岛。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立足传统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开发与创新,大力开发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将文化生产转化为财富生产,使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产业驱动、全面提速、快速发展的生动局面。本文想通过近几年来甘肃省庆阳市所举办的“中国·庆阳香包艺术节”对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化的开发、带动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予以探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提出有利于庆阳乃至甘肃省发展民俗文化产业的策略与建议。
环县道情皮影的民俗文化与造型观念
作者: 王博颖  日期:2014-06-30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环县道情皮影 造型 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描述:本篇论文主要研究的是甘肃环县的道情皮影戏。侧重于演戏的民俗活动,以及民俗文化渗透下的造型观念对皮影造型设计的影响,同时探索皮影艺术造型渊源及环县皮影造型特色。其次是研究皮影的制作工艺,并且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进行田野调查,观察它所面临的困惑、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本篇论文的重点第一是演影戏的民俗文化。环县皮影的演出、制作都融入了民俗文化。民间美术的观念也好,演戏的程序及禁忌也罢,从头至尾,从内容到形式,都包含着民俗与信仰。第二是民俗文化对皮影人物造型设计的影响。皮影人物的设计融入了许多民俗相术学因素,比如人物面相造型表现着人物的性格特征,暗示着人物的命运变化。中国艺术更有着程式化、象征性的特点,这些特征正是民俗观念的滴滴渗透,尤其是民间美术,它是以民俗文化为依托的。本论文的第二章会着重分析民俗观念对皮影造型艺术的影响,并引申到皮影的历史与造型渊源,中西美术特征比较等论题,从中渐渐得出民间美术的意义并不单纯在艺术本身,而是一种有信念的生存智慧,一种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和气质。第三是对环县皮影戏里的一种大量存在又极具艺术特色的地狱影戏的研究。因为不论从皮影戏的起源还是内容都与神戏有着深厚的渊源。通过对剧本和皮影件的整理,探索它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深入分析了皮影戏的来源及其教化功能。证明演地狱戏是教化民众的一种方式,传播忠、孝、仁、义、礼、智、信,抒发着普通民众的爱恨情仇。第四是对皮影的制作技术进行研究,尤其是对核心技艺和即将失传的技艺进行记录保护。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总结环县皮影戏保护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从而联系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藉此希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所益助。
清后期四份嫁妆清单中的服饰研究
作者: 许悦  日期:2009-02-01 来源 :东华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服饰面料 服饰款式 服饰颜色 清代后期 嫁妆清单 
描述:嫁妆清单是基于嫁妆产生的一种清单,将嫁妆内容进行罗列,并以一定格式所书写装订的独立文件。在婚礼中使用嫁妆清单,是清代婚嫁中的一种重要习俗。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分别为:同治帝大婚阜后妆奁清单、同治帝大婚贵妃妆奁清单、同治帝大婚嫔妆奁清单、百福千祥总录四份包含大量包含服饰信息的嫁妆清单。另收入光绪帝大婚皇后妆奁清单及光绪十五年苏州地区一份妆奁清单,作为研究的参考。根据对清代嫁妆信息的各类史料记载的对应,本文收录的六份嫁妆清单涉及内容进行对照,六份清单中涉及纺织品、生活用器、家具、装饰品等均在相关史料中有所体现。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四份嫁妆清单中涉及的服饰,研究方法主要是先将关键词进行整理和分类,然后在针对关键词进行考察对照,关键词主要为服饰颜色、服饰款式、服饰面料,史料的对照主要采用文字史料或实物史料。颜色的对照主要是采用史料中颜色的染色方法、色彩描述的相关记载,款式对照主要结合清代后期各类类书、会典等记载以及民间的小说、游记、诗词等来对照,面料的对照主要结合一些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定义性的描述。在这三类对照中,同时列举一些此类关键词在其他清代史料或者实物资料中的范例。四份嫁妆清单,代表了不同的两个阶层——宫廷和民间,清代服装虽有定制,但是民间尤其是女性的服饰,还依然保留了明代的遗风。作为研究对象来说,本文选取的嫁妆清单数量较少,不足以支持全貌,但是能从四份嫁妆清单中体现出的一些差异,从一些方面反映宫廷和民间的服饰状况。 本文还结合了一些史料对于嫁妆清单的产生和原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嫁妆清单的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嫁妆数量庞大。嫁妆的记载在周代就已经出现,当时政治婚姻非常广泛,陪嫁巨额嫁妆也是很经常发生的行为,所以嫁妆清单的产生时间比较难以推断。但从宋代开始,婚嫁中的奢嫁行为逐渐由巨额聘礼转向巨额嫁妆,且奢婚行为从能承担起巨额花费的家庭转向一种全民的行为,也明确出现记录嫁妆内容的“定贴”。所以嫁妆清单的流行,应该在在宋代或以后,而从清代广泛出现的各类关于嫁妆清单名称“奁目”、“奁簿”的记载,或者保存的实物史料,可以证明在清单,使用嫁妆清单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婚嫁习俗。 嫁妆清单无论是其本身,还是其所记载的物品,对于清代的民俗研究,均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敦煌吐鲁番出土古代剪纸艺术品研究
作者: 张玉平  日期:2014-05-01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 吐鲁番 敦煌 出土剪纸艺术品 
描述:随着汉代对西域的经营,这条从长安出发途经甘肃、新疆通往波斯及古罗马等地的国际性商贸古道逐渐繁荣,在汉唐时期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今甘肃敦煌和新疆吐鲁番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重镇,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起着桥梁、纽带及中转性作用,随着中原农耕文化向边缘地区的传播,民间剪纸艺术在丝绸之路西段出现。20世纪,中国古代民间剪纸遗存随着考古工作深入而陆续浮出水面。其中,位于中国境内古丝绸之路文化带上的甘肃敦煌,新疆吐鲁番等地区,因为特殊自然条件等因素,在丝绸古道上给我们留下了北朝、唐五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剪纸艺术品实物。 本文以“敦煌吐鲁番出土古代剪纸艺术品研究”为题目,从敦煌与吐鲁番文化传播的路线古“丝绸之路”为写作背景,站在文化融合这样一个高度来探讨出土的古代剪纸艺术品。拟从出土剪纸品概述、流变、类型用途、价值意义等方面对魏晋以来敦煌吐鲁番地区出土古代剪纸进行考察。 笔者试图探究当时丧葬习俗、宗教活动与剪纸的相关问题,从而丰富了解古丝绸之路多元文化形成的多维轨迹。并从美术学、文化学的角度,结合传播学等相关学科,旨在对古丝绸之路沿线的敦煌和吐鲁番出土的古代剪纸艺术品情况作出比较全面的认识。通过对敦煌与吐鲁番出土古代剪纸品的研究得出,出土剪纸是古丝绸之路文化多元交汇的一个反应;剪纸艺术品与纸明器存在某种关联性;这些剪纸艺术品主要用途为丧葬、功德布施等方面;当代剪纸艺术品与古代剪纸某些元素具有一定延续性,对了解地域性文化及汉文化融合过程有借鉴意义。
庆阳香包装饰纹样造型研究
作者: 刘学莘  日期:2010-04-01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装饰纹样 庆阳香包 造型 
描述:本文是从庆阳香包装饰纹样的基本形态、装饰纹样的造型规则及其造型规则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对庆阳香包装饰纹样的造型展开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外尚前无人对此展开全面完整研究的空白,为庆阳香包理论体系的构建添上一笔。其研究成果可为当前香包产品的造型设计提供参考与依据,也可为庆阳香包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弘扬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与空间。 对庆阳香包装饰纹样基本形态的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归纳法,通过分析植物纹样中各种花叶纹样、果实纹样的形态样式,归纳出植物纹样的形态特征;通过分析动物纹样中各种飞行类动物纹样、非飞行类动物纹样的形态样式,归纳出动物纹样的形态特征;通过分析人物纹样中各种孩童纹样、成人纹样的形态样式,归纳出人物纹样的形态特征;通过分析符图纹样中各种几何纹样和文字纹样的形态样式,归纳出符图纹样的形态特征,从而得到庆阳香包装饰纹样的基本形态规律。 对庆阳香包装饰纹样造型规则的研究,采用调查法和比较法,通过调查比较各种单重纹样组合的所用纹样和纹样的组合方式,得出单重纹样组合的造型规律;通过调查比较各种二重纹样组合的所用纹样和纹样的组合方式,得出二重纹样组合的造型规律;通过调查比较各种三重纹样组合的所用纹样和纹样的组合方式,得出三重纹样组合的造型规律;通过调查比较四重纹样组合的所用纹样和纹样的组合方式,得出四重纹样组合的造型规律,从而挖掘出庆阳香包装饰纹样的造型规则。 对庆阳香包装饰纹样造型规则文化内涵的研究,采用文案调查法和相关分析法,通过分析以形造型中共用形、形中形、复合形三种造型规则所蕴含的儒家、道家思想;分析以意造型中以求子为表意、以求寿为表意、以爱情为表意三种造型规则所蕴含的儒家、道家以及当地民俗思想;分析以音造型规则所蕴含的儒家与当地民俗思想;分析以动造型规则所蕴含的儒家与当地民俗思想,最终揭示了庆阳香包装饰纹样以形、以意、以音、以动四种造型规则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研究表明,庆阳香包装饰纹样有立体或平面、侧视或俯视、静态或动态、单个或组群、写实或写意、夸张或拟人的基本形态规律;有以形造型、以意造型、以音造型、以动造型的四种造型规则;且蕴含了追求中和、天人合一、等级观念、善假于物、孝道、入世、变易、乐舞的儒家思想,追求养生的道家思想以及讲究男尊女卑、传宗接代、鬼神崇拜和推崇圆满、求财、趋吉、除恶的民俗观念。
庆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经验与反思
作者: 左文盼  日期:2010-05-01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庆阳地区 经验 法律保护 反思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庆阳作为传统中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文化人文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有“中国农耕之乡”、“中国香包之乡”美誉。此外,庆阳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自觉认识和行动较早,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受制于时代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因素,庆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总结成绩和分析困难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针对容易混淆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了澄清;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通行的做法,并进行了比较。 第二部分为庆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出立法保护、政府推动、积极申报遗产项目、“公司+农户”文化产业化尝试、灵活的机构设置和高效的工作机制等六条经验。 第三部分是对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困难的分析,存在传统流失,后继无人的难题,如“有包无香”——人文底蕴的流失,“有纸无剪”——传统艺人的断层,“有皮无影”——陇剧基础的侵蚀,以及现代化生产工艺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冲击等;存在法制保障缺位,维权困难,如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缺位、人口流动对文化产业品牌的影响、侵权事件频发、维权困难等。 第四部分试图解决第三部分的困难,从完善法制保障,产业发展与相关文化、技术研究相互结合联动发展,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结合,“强制传承”——民间艺术进课堂,保护理念转变——从“博物保护”到“整体保护”,加强档案建设等六方面进行阐述。 第五部分是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引发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分别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基础(积极保护亦或放任的判断依据),对政府主导的行政保护模式中政府保护动机的质疑,关注本土文化发展转变保护观念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软实力之间的关系等。 第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观点,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以人为本,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尤其是要尊重现实。
巧中现拙·雄里藏秀
作者: 白璐  日期:2014-03-01 来源 :西安美术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靖边剪纸 程式化 造型特征 平面设计 审美内涵 
描述: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流传广泛。靖边剪纸是陕北剪纸中的分支,其艺术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南北剪纸风格结合的产物,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江南文化相互融合、渗透的结果,是封建专制下产生的民主艺术,他们将梦想、审美、情趣寄托在剪纸中并将之与民风相结合使其剪纸于今仍保存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具备民族群体情感意味的活态文化遗产。而在当代,由于当地工业化进程加速和多元化的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等诸多因素,致使靖边剪纸的群众性急剧萎缩,但是靖边剪纸的存在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作者通过田园式调研,经过实地考察、艺人采访、文献考证、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的过程,对靖边剪纸的构成形式、题材、功能等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对靖边剪纸的色彩、造型、构图的特征以及民俗文化进行剖析探研,进而对靖边民间剪纸构成的图形元素进行了提析,以此为基本图形语言,将靖边剪纸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之融合做了探索性应用研究。本文第一部分概括了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近况及研究方式;第二部分阐述了靖边剪纸的背景、传承情况、工艺技法及形式分类;第三部分通过对靖边剪纸的色彩、造型及构图的梳理分析探讨其“美”的独特之处;第四部分则是对审美内涵和文化观念进行了解析;第五部分探讨了靖边剪纸与现代平面设计之间的关联与融合的可行性,并基于理论研究进行了实验性的应用设计尝试,力求从现代设计的角度来为传统艺术语言寻求新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华县皮影的艺术精神
作者: 黄雪  日期:2005-05-01 来源 :西安美术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审美心理 华县皮影 民间艺术 民俗 图腾 巫术 
描述:皮影戏起源于唐、五代,繁荣于宋、元、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与其它民间艺术一样,在形成之初就和巫术、宗教、民俗结合在一起。探寻它的精神发端、审美主体的审美心态和审美造型心理机能,必须要结合民俗学、宗教学、心理学甚至中国本原哲学的思想体系才能把握。华县皮影与全国其他各派系皮影相比较,无论雕刻、表演亦或唱腔都有突出特点,是中国皮影的代表,它成熟完备的体系在发展之初深受巫术、图腾文化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关中地区繁荣多样的地方文化的影响,在融入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后,最终形成了它的独特的艺术样式和审美趣味。它虽然是发生、发展在民间的农民的艺术,但它与民俗、信仰的关系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
作者: 别淑花  日期:2010-12-08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剪纸艺术 象征意蕴 形式特征 传承意义 
描述:本文以我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它作为我国民间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形式特征。剪纸艺术生存于中国的民间,反映了中国民间艺人的生活和思考,具有象征性的文化艺术形式。 形式特征是艺术品最先触动到观赏者的东西,剪纸艺术根据自身要求打破某些透视规律,使其作品表达做到随心所欲,能够使剪纸图像视觉空间得到延展,赋予特殊的象征寓意,来传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其作品里面渗透出理性内涵和精神意蕴,使得作品涵义更为丰富,意味更为深长。 本文从剪刻特点、造型特征、构图形式、色彩等方面对剪纸艺术独特的形式特征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剪纸艺术表达形式的象征意蕴,以期使人们对传统文化有进一步了解。由于剪纸艺术具有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因而本文从剪纸造型原理、表现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运用多种理论形式进行交叉地、反复地研究,力争系统地阐释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和象征意蕴。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为艺术创作寻求一种新的创作和表达方式。时至今日,探讨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依然有其必要性。 论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简述论文的研究缘由、研究方式和研究途径,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分析,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价值。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核心部分,将对剪纸艺术形式中的特点展开全面的分析研究。主要从剪与刀生成的剪刻特点、造型形式特征、构图形式特征、色彩形式特征四个方面进行阐释,力图概括剪纸艺术造型的形式特征,并对其创作特点进行详细分析。造型形式具有随心表意、稚拙天真、嫁接夸变、典型概括等特征;构图形式上具有平面性、适形完整性结构。色彩上具有高纯度、主观性、象征性。 第三部分,通过对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全面深入的研究,阐述剪纸艺术造型和形式背后的象征意蕴,并揭示剪纸艺术象征性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从形式表象上升到精神内涵。主要从剪纸艺术的象征性源于原始崇拜、剪纸艺术象征性的表达、剪纸艺术象征性的人文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剪纸艺术象征性的表达有谐音取义、寓意联想、抽象符号化等三种。剪纸艺术象征性的人文意义体现出生命的自然需求和民间艺人们强烈的乐观、进取精神。 第四部分,通过前面对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和象征意蕴全面深入的研究,明确了传承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及对剪纸艺术进行再创造所具有的积极借鉴意义。 最后为结语部分。在总结概括本论题的基础上,阐明剪纸艺术的继承和创新的价值意义。
中国民间剪纸动画创作与研究
作者: 高疏寒  日期:2014-05-01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动画 陕北民间剪纸 陕北剪纸动画 剪纸动画 
描述:现代动画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现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发展。它是一种集文学、电影、摄影、音乐、绘画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所以动画的创作和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一样,都离不开民族、环境、时代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当代动画的发展更加重视民族特性的展示。 本文探讨中国民间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的创作与研究,其中主要是将陕北民间剪纸艺术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融入到动画的创作与设计制作中去。从而形成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特特色的动画片类型——陕北剪纸动画片。陕北民间剪纸是土生土长在陕北的劳动妇女所创作的。经过千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陕北民间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中华地地道道的民族艺术。从造型上看,陕北剪纸以直率、简约的表达方式为主,传递给受众的是一种朴实、大气又生动的形象面貌,同时它也具有的原生态的单纯、质朴的艺术品格。在这种看似简单、独特的造型之下它所表现出的内容则是丰富、深远的原始图腾文化的印迹,具有中国本原的哲学观念;陕北民间剪纸的纹饰、花式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文化知识和哲学美学观念所积淀而成的,是揭开中华古老文化之谜的“活化石”之一。本文就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通过对陕北民间剪纸元素表象的提取和梳理,再次将整理好的剪纸元素进行语义的联结与编码和二次创作。主要从影响动画艺术的人文精神、审美品格、题材来源、艺术手法等,探究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的独特民族特征和它的旺盛生命力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体现,并较为全面的思考陕北民间剪纸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术的相互关系,并寻找陕北民间剪纸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术的契合点,希望能够形成较为独特的研究发现,同时也希望能为今后创作真正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原创动画精品提供借鉴。其次在动画技术方面,本文通过对以往传统剪纸动画的分析和探讨,总结过去的不足。尝试利用现代动画新技术弥补之前的不足点,在动画视觉效果上有高品质的创新点。希望能探索一条能够更好的体现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特点的新途径。利用计算机生成剪纸动画,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剪纸动画的制作成本,同时也能提高剪纸动画的制作效率。试图创作出一种全新的动画视觉感受。最后本文以《泥曰》为例,从动画片《泥曰》中的题材选择、造型特点、色彩应用、民间文化内涵和技术应用等几方面全面地分析陕北民间剪纸艺术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希望能为今后的陕北民间剪纸动画提供参考。 本文对陕北民间剪纸与现代动画技术的创作与研究不仅为丰富了中国动画艺术形式,对中国剪纸动画的表达也更增填了新的形式;为创作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原创精品动画影片提供有利的参考。同时,也为保护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发扬中国民族精神提供一个新的媒介。实现动画创新和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双赢。
< 1 2 3
Rss订阅